汉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手册

作者: 时间:2016-03-31 点击数:

汉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手册

 

 

一.产生过程

本《手册》在广泛听取学院部分研究生导师意见,参考研究生部及学校有关部门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完成初稿,后经全院教师对《手册》初稿进行讨论修改,最后经学院院务会讨论通过。

二.指导原则

(一)编制《手册》的意义在于规范研究生培养工作,做到有据可依,有制可查,提高工作效率,明确个人职责。

(二)研究生培养采取集体培养下的导师负责制。

(三)研究生工作在不违反相关规定的情况下,尽可能公开、透明。

(四)研究生工作导师费、课时费、论文评阅费、答辩费等费用按研究生部规定标准执行,学院不拨付研究生部规定标准之外的费用。

三.职责分工

研究生工作实行学院集体领导,科研副院长在院长领导下分管的组织方式实施。研究生教研室主任及学院教学秘书在分管院长领导下协助完成具体工作。

四.具体实施

(一)考试

1. 初试。按研究生部及招生办规定执行。

2. 复试。

笔试。命题及阅卷严格按学校规定执行,确保公正、公平。要求考试过程至少两人监考;考试结束,试题及试卷清点无误后,由两名监考人员将试题左侧压线装订,进行保密处理。保密装订时应考虑到方便阅卷等因素。

阅卷。由分管领导将密封的试卷带到阅卷现场,进行阅卷。不允许将试卷带离阅卷场地,不允许在少于三人的情况下开始阅卷。每名阅卷人员必须严格按照阅卷任务完成,不能多阅,也不能漏阅,而且必须在所阅试题部分签名。

面试。面试前,面试委员应根据学生人数准备好面试题目,并且全体面试委员需对面试内容、评分标准、面试分工、面试程序等进行充分沟通,达成一致。要求每名面试官评分标准始终如一,不能在面试过程中放松或提高评分标准。汇总面试成绩时,要求至少两人参与,其中一人计算,另一人核对,要确保成绩无误。

笔试及面试成绩、试卷、面试记录等的保管与上交,要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程序执行。

(二)入学

1. 入学程序。按学校规定执行。

2. 入学教育。学生入学后,由研究生工作分管负责人参考研究生部相关安排,组织新生入学教育活动。教育活动内容包含告知学生《培养方案》内容,告知该专业培养过程、导师双选制度、导师责任、课程结构以及本《手册》中相关内容。其它方面按学校规定执行。

(三)导师双选

1. 本部分内容根据研究生部文件及我院实际情况制定。

2. 导师双选必须给导师和学生提供充分表达意愿的通道,保证对导师意愿和研究生本人意愿的充分尊重。

3. 具体规定。

导师双选工作须严格按以下“4. 双选程序”执行。

参与双选的导师包括汉学院全体硕士生导师;参加双选的硕士生指汉学院全体硕士新生,包括中国学生,也包括留学生。

指导学生人数。专业学位硕士不能超过8人(跨国籍指导增加一人),学术型硕士不能超过4人。跨方向/专业指导研究生的导师,指导研究生总数不能超过10人。首次指导研究生的导师,指导学生数不超过2人;无研究生毕业的导师,指导学生数不超过5人。有指导毕业研究生经历的导师人数与新生总数比超过16时,可调整本项规定,调整的幅度应与师生比的变化幅度相当。

未尽事宜,按研究生部规定执行。

4. 双选程序。

导师双选。该内容需在新生入学后一个月内完成,具体分导师介绍、学生初选、导师选择、学生二选、导师定选几个步骤。

导师介绍包括集中介绍和接受咨询两项。集中介绍由研究生工作分管负责人具体组织实施,导师应在集中介绍时说明个人专业、研究兴趣、近三年教学及研究成果、对学生要求、近期教学及研究工作动态等内容,方便学生初选;接受咨询由导师个人具体安排,接受咨询时间及场地需在集中介绍时公布,要求导师保证总数不低于三个小时的时间用来接受咨询,并提供适宜的场地。

学生初选。由学生结合个人情况,根据导师介绍内容,完成《导师初选志愿表》(见附件)。学生可最多在《导师初选志愿表》中按顺序填写三个志愿。由专人对《志愿表》进行统计汇总(《汇总表》见附件),要求《志愿表》及《汇总表》全部公开。

导师选择。导师根据学生初选志愿,参考本人教学和研究特点及对学生了解,对学生进行去留筛选。如果报选人数超过“3. 指导学生人数”规定,导师必须筛选学生至符合该规定人数。第一志愿落选的学生,按第二志愿双选;第二志愿落选学生,按第三志愿双选。

学生二选。经过第一轮导师双选后,仍未确定导师的学生进入二选程序。学生需填写《导师二选志愿表》(见附件)。其它程序同初选。

导师定选。由专人将学生二选志愿进行统计并告知导师本人,请导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选择。请被选中的导师克服困难,不要推辞。

导师确定后,导师需完成所指导学生的《288sb.com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模板见附件十七)。

(四)毕业论文

1. 导师负责。毕业论文的设计及写作全程由导师负责,请导师确保所指导中国硕士研究生在第5学期结束前完成论文初稿,确保留学生硕士在第4学期12周之前完成论文初稿。并请导师明确告知学生申请答辩的程序、应满足的条件、所应提供的材料等。申请答辩的相关要求请根据研究生部相关规定执行。

2. 论文要求。对外汉语方向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论文要求不同,对外汉语方向论文按学校对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的相关规定执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需达到如下要求:

撰写论文目的。让学生通过调查、观察、实验、设计、分析、文献搜集整理及撰写等工作,进一步掌握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增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技能、中华文化传播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论文工作应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分析问题的科学性、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获得教育反思能力。

论文的选题。论文应紧密结合国际汉语教育实践进行选题且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国际汉语教育实践,既包括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还包括中华文化传播、跨文化交际等。

论文形式。为充分体现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实践性,论文可以采用调研报告、教学实验报告、案例分析、教学设计、专题研究等形式。

写作规范。论文应采用中文写作,做到立意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文字流畅。论文字数一般中国研究生不少于25000字,留学生不少于15000字。

3. 论文开题。

时间。中国硕士应于第4个学期末或第5个学期初完成论文开题,如无学生请假等特殊情况,不得晚于当年1015日结束;留学生硕士应于第三个学期15周之前完成论文开题。

形式。开题以“开题报告会”形式进行,可集中,可分散,请导师自行安排时间、地点、开题报告评阅专家等。“开题报告会”可分多次进行。

请假。有学生因特殊原因,确实无法参加开题报告会,请提交《开题报告请假申请》(申请表见附件四)。学生销假后,导师需根据请假人情况重新安排开题报告会。

开题报告模板请见附件五。

开题报告通过,开始进入论文写作阶段。毕业论文模板请见附件六。

4. 论文评阅。

时间。论文初稿完成后,学院与导师协作安排论文评阅工作。具体时间,中国硕士生不晚于第6个学期初;留学生硕士最晚于第四学期13周开始。

形式。进行论文评阅前,学生需提交《答辩申请书》(研究生部领取)及论文评阅书(研究生部领取),导师负责根据毕业论文研究内容联系论文评阅专家,评阅专家需认真评阅,明确给出是否准许答辩的意见。

5. 论文答辩。

时间。中国硕士答辩时间为第6个学期4-5月;留学生硕士答辩时间不晚于67。具体时间可参照研究生部规定调整。

形式。学院与导师协作,根据论文内容安排论文答辩分组、论文答辩专家等。答辩可分组、分批多次进行。答辩专家原则上要与论文评阅人一致。答辩完成后要对是否通过答辩进行无记名投票,并填写《答辩情况表》(研究生部领取)。《答辩情况表》必须全体答辩专家签名。答辩结果需在答辩结束后宣布。

请假。答辩时间确定后,学生如确有特殊原因不能参加,应至少提前10个工作日向导师说明情况,由导师决定是否允许其调整答辩时间,但调整的最早和最晚时间,不能晚于研究生部规定时间,否则延期答辩。

6. 论文登记及存档。

论文登记。请导师向研究生工作负责人提供所指导学生论文题目、关键词、学生姓名、学号等信息打印版及电子版(表格见附件七),电子版文件名格式为“导师姓名+学生年级+毕业论文信息”。

论文存档。学生需提交毕业论文电子版光盘及打印版等资料,具体要求按研究生部通知执行。

7. 本项未尽事宜,按《288sb.com硕士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工作实施细则》(见附件八)规定执行。

(五)实习

1. 实习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对外汉语方向不要求实习。

2. 时间。汉语国际教育中国硕士研究生实习时间原则上为第3和第4两个学期,汉语国际教育留学生硕士实习时间原则上为第3学期。如有特殊情况,实习起迄时间可根据实习合作方具体要求进行调整。如学生因特殊原因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实习任务,最晚将在第5学期由学院为其安排实习。

2. 实习认定。实习采用海外实习、国内实习两种方式。实习必须与国际汉语教育密切相关,如汉语教学、文化传播和教学管理等。实习工作时间原则上不少于40个工作日(满工作量)。教学实习的教学(包括上课、备课等)工作量原则上不少于40学时,还应包括相应的课堂观摩、教学资源的搜集整理、教学管理等其它活动的工作量;文化传播、教育管理岗位的实习工作量参照教学实习的工作量根据实际情况执行。实习结束时,学生须向培养单位提交《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实习报告》(见附件九)。

3. 导师需在实习开始之初提醒学生实习报告中规定完成的实习计划、实习日志、教学成果(至少5份案例)、实习教案、实习评价等内容。尤其要严格要求实习日志、教学成果、实习教案三个部分。

4. 实习报告提交。要求中国硕士生在第5学期末、留学生硕士第4学期末,将《实习报告》按规定打印、装订交给导师,导师收齐后检查实习报告内容是否填写完整。导师对《实习报告》确认无误后,填写《学生实习报告完成情况表》(见附件十),并将《实习报告》及《情况表》一份交研究生工作负责人保存。

5. 实习指导老师。实习分校外指导老师及校内指导老师,实习校内指导老师即由学生本人导师担任。要求实习指导老师严格要求,指导、督促学生完成实习所要求的工作内容。

6. 课程补修。因实习所耽误的课程,原则上必须完成补修,否则该门课程无成绩。如所误课程未开设,可补修其它课程代替。如学生已具备所缺课程知识,可在开学后两周内申请免修,但必须参加期末考试。属于补修实习所误课程的情况,任课教师将学生成绩单列,不与其它学生并入一张成绩单。

(六)成绩登记及教学资料存档

1. 成绩提交。任课教师需在研究生课程结束后,最晚于下一学期开学两周内将成绩单报研究生工作负责人,成绩单按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成绩登记表》(同附件十一)填写,成绩单项目一旦填写,不能私自改动。电子版成绩单文件名按“学期+课程+学生类型+任课教师”(附件十一)格式填写。

2. 教学资料存档。教学资料包括该课程教学大纲、教案(或多媒体课件)、教材(讲义或主要参考资料)、平时练习材料、期末考核材料(试卷、研究报告、论文、光盘等)、成绩单一份等。以上教学资料要分类整理后装入档案袋内,并在档案袋上粘贴《课程教学资料存档清单》(见附件十二)。任课教师应在不晚于下一学期开学后两周内将材料备齐装袋后交研究生工作负责人存档。

(七)课程

1. 设课原则。各专业(方向)课程结构应突出专业特点,切合学校实际,符合学生要求,坚持以课程建设为中心,坚持以完善学科为导向,坚决避免因人设课等现象。

2. 课程结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及对外汉语方向课程,均分实践性导向课程和本体知识性导向课程两类,各专业(方向)培养方案应体现这一课程设置原则。

(八)课程教学安排及考勤

1. 学生考勤及请假。学生须严格执行研究生部请假制度。

2. 研究生《课程预安排情况表》(见附件十三)需在排定课表前公布,如课程承担人有不同意见需在课程公布期间提出,如未提出任何异议,视为任课人接受学院对课程的安排。

2. 课程责任。任课教师应履行责任,认真授课。原则上不能改变课程表所规定的授课时间、地点及形式,如有特殊情况,请在开学两周内向研究生工作负责人说明。缺课、误课等,原则上需补课。

3. 教师考勤。研究生对教师教学及学生出勤情况进行记录,填写《研究生课程教师授课及同学出席情况反馈表》(见附件十四),该表由研究生负责保管,学期末交研究生工作负责人存档备查。

五.附则

(一)《手册》未尽事宜参照研究生部相关规定执行。

(二)硕士研究生导师每学期当面指导不能少于5次,每次指导需填写《288sb.com研究生与导师学术交流记录表》(见附件十五)。研究生教学及培养全部工作量及发放费用应以学期为单位公开。

(三)研究生成绩高于70分为及格,可以得到学分。如成绩低于70分,可补考或重修,补考或重修成绩达到70分,可得到相应学分。

(四)《手册》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执行。

(五)根据本《手册》编写的《研究生培养工作时间安排表》,见附件十六。

 

288sb.com汉学院

 

201413

 

地 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437号 信 箱:288sb.com汉学院613号 邮政编码:710061

电 话:0086-29-85309431 0086-29-85309700传 真:0086-29-85246154 电子邮件:hxy@xisu.edu.cn